第五天:行程问题中的比和比例
【真题】甲、乙分别从A、C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之比为5:4,相遇于B地后,甲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C地前进,而乙则立即掉头返回,并且乙的速度比相遇前降低 ,这样当乙回到C地时,甲好到达离C地18千米的D处,那么A、C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题说:最近某重点中学考试题)
【点评】有一类行程题有的时候感觉很难,而且看起来无从下手,在此我要与大家分享两招解行程问题的很重要的"钥匙",先拿一道学员所问的一道最新真题为例:
本题只告诉我们CD间的距离和甲乙二人的速度关系,经过分析题意得知第一次是两个人的相遇问题,第二次是两个人的追及问题,那么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行走的时间相同。那么在行程中针对于时间相同有这样的一个性质:时间相同,路程比=速度比。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把钥匙。
两人行程问题的核心在于抓等量,在三要素中有了等量的要素,就决定了一种比例关系。
【解答】
解一: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速度比为5:4即路程AB:BC=5:4,
那我们可以暂且令AB为5份,BC为4份,相遇后甲直行,乙掉头,
这样就变成了甲乙的一个追及问题了此时甲速不变乙速降低 这个很关键,
此时甲乙的速度比为:
即BD:BC=25:16,这样BD比BC多25-16=9(份)为18千米,
即AC=18÷9×(20+16)=72(千米)。
强调一下另一把"钥匙":注意"量份对应"!
本题的主线是找18所对应的份数。实际上这里应用了归一思想。
解二:比例关系的前提是抓"等量",
本题除了看到相遇过程中时间相等,得到AB:BC=5:4;
当然追及过程中也有时间相等这一要素。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
乙来回走CB与BC,这不正好是路程相等的一个要素出现了,则有反比关系可用啊。
即乙在来与回的时间比为他的速度比的反比,所以时间比为4:5,
这反映了甲走AC与CD路程所用的时间比也是4:5.
那么相对于AB是5份,BD对应的份数应该是5× 份,
那么CD所对应的份数应该是
所以有:
当然,本题还有其他解决方法,比如方程。
不过今天的重点是强调行程中用比例关系解题:
要点一:抓等量,确定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
要点二:"量份对应",结合归一思想解题。
【作业】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乙行到全程的 时,甲车在行全程的 可到达B地,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 .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 ;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 .已知沿跑道看从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到第一次相遇点的最短路程是190米,那么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