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择校不是梦想 典型薄弱学校也能变强
来源:中安在线 2007-11-15 09:49:35

“93年建校时计划招收4个班,最后实际招收的却是2个班,好的生源都流失到其他好学校了。现在,我们的在校生达到了1900人,拥有30个班,我自己的女儿也在本校就读”,说起这些,铜陵十二中校长王东升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十二中从曾经的典型薄弱学校发展到如今与其他学校相差无几,改变这一切的不得不归功于铜陵自1997年正式实施的均衡教育实践。
这里也曾盛行择校风
10多年前,铜陵的择校风之盛比起其他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铜陵的“择校”现象,有其特殊之处。当时这个号称中国“铜都”的城市,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矿区企业所办学校,另一类是市属学校,多由市教育直管。缘矿建镇的城市特点使铜陵的学校呈点多、线长、规模小的特点。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工矿学校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而越来越差。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许多矿区家长将孩子往市区学校送,这使得市区学校压力骤然加大,本已存在的择校风,也因此愈演愈烈。
作为铜陵实施均衡教育的见证人,铜陵市教育局副局长汪慧珍向记者回忆了从文革结束到现在铜陵在发展教育方面的一路行程。1987年,铜陵在全省率先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小学,取消了全市统一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入学;2001年,利用初高中实施分离的契机,铜陵取消了市区里的两所重点初中,“重点学校的取消,迅速改变了大家都挤破头往里钻的现象。”汪慧珍说。自1997年开始,铜陵对市内的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按初中在校生人数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并逐年加大定向分配指标比例,2006年这一指标比例达到了65%。
强校弱校渐趋“均衡”
“我们学校无疑是受益者之一。”在铜陵市金口领小学,校长黄修龙向记者感叹着这所学校的今非昔比背后的变迁。1995年,位于铜陵城乡结合部的这所学校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破破烂烂”,没有完整的围墙和运动场,学校旁还住着十余户人家。“现在,我们学校电脑网络教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光是学生阅览室就有3个。”黄校长说。
金口岭小学的变迁其实只是铜陵市众多得到均衡教育薄弱学校的缩影。据铜陵市教育部门统计,他们每年75%教育附加费都用在了薄弱学校建设上。近年来该市改扩建的17所薄弱学校在硬件达标上的投入共1.71亿元。10多年的“雪中送炭”换来的是市区每一所学校中都有标准的实验楼和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前各学校间一目了然的硬件差距逐步消失。
办学质量高低,关键在校长和教师。1996年起,铜陵市教委陆续从市区中学及教委机关选调骨干到周边薄弱学校任职,先后选派70多名开拓意识强、教学管理业务精的干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强化对校长的培训,选派校长到上海、北京等教育先进城市的学校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办学理念,这一做法被誉为“铜陵模式”。2002年,全市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后,坚持每年暑假举办一期校长培训班,另外,还实行“名师迁移”办法,陆续将部分“名师”调到新建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有效稳定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