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长的三招杀手锏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07-07-24 10:27:06

本来,择校是就高中生来说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随意择校,入学一般遵照就近分配原则。然而,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逐年升温。
凭关系择校,凭考试成绩择校,学校和家长之间似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是不能不看到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其实是对教育公平的极大扭曲。
家长的三招“杀手锏”
郑州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有两条道路:依据家庭实际住址就近分配;不愿意就近分配者,可以选择一所分校或民办公助学校,当报名人数超过这些学校的招生计划时,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录取。然而现实中违规的事情屡屡发生。
按照往年的划片范围,从建设路三小毕业的高琦(化名)很有可能被分入家庭附近一所初中,父亲高先生认为这所初中不太理想。
高先生早就瞄准了一所初中名校,为此他准备了3招“杀手锏”:
5年前他给女儿报了一个小提琴班,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一举两得:除了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外,如果毕业时能通过名校的管弦乐团考试,就能进名校读特长班了。
文化课成绩也不能丢下。按规定这所名校可以对各小学推荐来的学生进行外语潜能方面的考察,然而高先生多方打听后得出一个结论:小学推荐学生依据的还是文化课成绩,成绩不好就进入不了考察范围。
此外,高先生还先后把一家三口的户口转到了住在名校附近的姐姐家,拉近和名校的距离。很快就要开始小升初入户排查了,7月12日,高先生一家索性搬进了姐姐家。
尽管如此,高先生还是觉得不踏实,今年“五一”假期过后,他先后给女儿报了另外两所名校的分校,希望通过文化课考试获得入学机会。
“电脑派位的几率太小,而且只能选报1所分校。我打听过了,这两所分校的大部分招生计划都是用来招收考试录取的学生。”他说。
资源配置不合理
1995年,郑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小升初免试和就近入学政策。在学校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条件下,这项好措施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赞同,“择校热”持续升温。
在郑州市区一些重点学校,空调、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省市级优秀教师济济一堂;而在一些薄弱学校,破落的校舍,陈旧的教具,再加上教师流失严重的局面,家长们对这种办学条件很不放心。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参差不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热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一时还很难弥合。
“这种差别的形成有历史原因。”据一位教育界人士介绍,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一些学校倾斜支持,集中力量强化了一批重点学校的力量,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推进作用,但也造成许多普通校、弱校投入不足。
他还说,择校热的出现与旧的人才观也有关系,大多数家长仍然认为只有上好学校、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择校现象的发生就很难避免了。
“从根本上来说,择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内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产物。”他说,“同时,择校使得这种不公平进一步扩大,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
聚源路小学校长王春喜认为,与义务教育精神相悖的择校越来越受追捧,其背后是高考指挥棒使然。为了升入理想的大学,自然就要选择好的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在这种逻辑下,择校就成了连锁反应。
名校办分校大有深意
郑州市允许初中办分校的最初目的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不能收取择校费,这条规定全国适用,但是否应该办分校,分校应否收费各地规定并不相同。
7月初,郑州举行了小升初电脑派位工作。参与电脑派位的学生和学校数量都创了新高,这说明:希望通过择校上名校分校的人越来越多。
在公办学校出现择校热的同时,“名校办民校”更是助长了择校之风。郑州虽然严禁公办学校间高价择校,但近几年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采取依托名校来办民办学校的做法,收取择校费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
郑州市物价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初中分校性质上是民营学校,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按民营体制独立运营,和本校是两个平行的单位,因此可以收取择校费。
多出钱就可以“买”到优质教育资源,不愿掏钱的只能读差学校,表面看,择校似乎是一桩“公平买卖”。
“问题是一些分校和本校根本没有分开。”有关人士一语中的,“不少分校在依托本校招生,而本校招生时也故意将多收的钱称作择校费,使得择校费背上了黑锅。”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党委书记李光宇认为,分校和择校费的出现,实际上是以一种曲线的方式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导致教育资源主要被城市的强势阶层所占有,大量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加剧了择校风,而且带来了新的教育不公平。
“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政府负责筹措,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其实是转嫁教育成本的表现,把原本属于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转嫁给普通市民,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所以义务教育阶段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学校均不应该收取择校费。”郑州市某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这样说。
“热门学校吃不了”
择校已经使郑州市区热门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一些热门学校先天“营养”就很足,违规考试又让学校录取到优质生源,与普通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
对时下盛行的择校风,不仅普通学校颇有微辞,一些热门学校的负责人也是喜中有忧。
一所热门学校的副校长坦言:由于学生太多,老师压力更大,学校管理更难。按规定,小学每班不应超过45人,但去年秋季金水区个别学校甚至达到了每班90人,学生放学、做操需要轮班,甚至上课也要分时段。学生太多让老师有心无力,“家长对热门学校的老师期望值高,但是这么多学生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为了改作业花费过多时间,有的老师只好减少布置作业。”
一些家长也看到了热门学校的弊端,“义务教育阶段追逐名校没有太大必要,我宁愿把孩子送到一所普通学校,能让孩子受到比较充分的关注。”市民李妍称。
她说,就近入学是为了减轻小学生负担,然而择校风盛行阻碍了这种想法的实现。为了提高成绩、培养特长,考进一所理想的名校或分校,学生课余时间上培训班的现象非常普遍。
择校热会“降温”吗
近年来,郑州市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专家认为,用划片入学、电脑派位等保证就近入学,只能缓解入学矛盾,并不能使择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老百姓无须择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择校就不再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了。
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异,从硬件设施上确保各校的均衡发展。
郑州市各区为了使师资分布达到均衡化,从2003年开始连年大规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教师。据校长们反映,近两年分配进各校的教师素质都非常好,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学校间达到相对均衡的目标就有望实现。
在生源均衡方面,郑州市逐年加大热门高中招生时的分配生和推荐生指标,将这一指标向薄弱学校倾斜,从而增加了薄弱学校学生进热门学校就读的机会。
然而,实现教育均衡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比如目前要真正实现教师轮岗,首先要保证交通顺畅,其次住房要能随时调整,实现这些条件难度很大。市区高中数量太多,隶属关系复杂,有“市属”和“区属”之分,老师之间待遇差别很大,完全实现师资、生源“均贫富”并不现实。
“教育均衡并非教育部门一家之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认为。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